焦作房信网

标题: 黑眼狼作品——孟县炒面! [打印本页]

作者: cxy    时间: 2012-7-10 10:02
标题: 黑眼狼作品——孟县炒面!
本帖最后由 cxy 于 2012-7-10 10:15 编辑

    孟县炒面,是孟州市的颇具历史的传统美食。据说我爷爷的爷爷打小那儿,炒面就是佳节中的美食。炒面里面有种传统的韵味在里面,越嚼越香啊。

    今晚睡一觉后居然睡不着,翻看本本时看到前两天做炒面时拍的照片,想到在坛子里看到不少关于炒面的帖子,但是关于孟州的炒面,还没有见过带图片的。于是乎班门弄面,起个抛砖引玉吧,说是正宗的孟州炒面,其实是忽悠,虽其制作流程是正宗的,但其质量,呵呵,见仁见智罢...



国际惯例,先上一张成品。

备料:1元钱的湿面条(3人量)。

      葱、姜、蒜、青椒、豆芽。(放长豆角也可,但传统孟州炒面里没有)
      后排调料从左至右(排名不分先后,也不按姓氏笔划):酱油(老抽最好,我用是美极,味鲜)、牛肉豆豉(传统做法不用。这是做豆豉排骨留下的,弄面里搅把搅把吃完算啦)、鸡精、味精、13香。



    正宗的孟县炒面,面条并不是最细的那种。应该是叫做二细的吧。我买这个稍稍有点粗了些。  

   先把湿面条摊放到炒锅里面。


     然后放油。稍微油大些。生面条要靠这些油煎个大半熟的。


    放油后,开火。手持炒锅,在火上做圆周运动,使面在锅里旋转,目的是均匀受热,将面煎的焦黄。这个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约两分钟左右,煎黄一面。需要将面翻过来,继续煎一面了。



    翻面也算是稍有点难度吧,行话应该叫做掂锅吧。不老练的话清则将油弄的到处都是,重则将面扣在地上。呵呵

    其实可以用铲子把面翻过来。我开始时都是这么弄滴。

   照片是儿子老之照的,人小个子矮,角度有点低了。


    面翻过来以后,继续煎另一面。有点焦黄的意思了。。。


         面煎好后盛出。炒锅放少许油,葱、蒜改刀大块,入锅。我又放了少许青椒。其实这时放青辣椒有点早,这时放的,最后成品时,会炒老的。


     把葱蒜翻两下,就码上煎好的面。


    这步工作其实是提前做的。就是将盐、味精、鸡精、13香等调料适量,放入碗内,加入老抽,再加入适量的温水。

    呵呵,一个适量,其实比例把握需要长期的做饭经验。特别是水量与面量得配合适当。否则,水多则面侬,水少则面硬,闷的

    不透。这个比例的把握,则需要多次的实践与长期的浸淫了。



     将兑好的调料汁倒到面上,锅上盖,闷!


     闷一会,再将炒好的鸡蛋、青椒、豆芽码到面上,然后盖好,继续完面焖之大业。


    过个把分钟,掀起你的盖子来,筷子与锅铲齐下,将菜与面搅把搅把。
呵呵,炒面之美味已初见端倪....



     让镜头推进,拉进我们与锅与面的亲密接触吧


    切记,按孟州正宗的吃法,炒面一定是要用盘子盛的,正如娶媳妇儿用花轿,揍儿子用扫帚一个道理,来不得半点马虎,呵呵


    好了,休息,休息一会儿。

特别鸣谢:友情出场主要演员:老之。
           摄影师:老之

孟州炒面的关键,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油的多少。油少了肯定做不出那个味儿。但也不能过多,否则太NI了。其标准是做好的炒面,盛在盘子里,吃完后盘底看不到成滴的油,只能是一层油膜。

    二是调料汁与面量多少的比例。其实饭店大师傅们做炒面,几两面几勺水是死的,不象我们自己在家里做,随机性很大,全靠经验。

    三是放菜的时机。放菜早了,会焖的发软,不好吃。当然,晚了就不熟了。

    其实,我这次做的并不是多成功。因为不是事先预谋好的。本来是准备吃捞面的。儿子临时想吃炒面,俺就临时炒的。

    炒面这玩意儿,得用肉汤,那才入味。按孟州话来说,面经肉汤,才会变的瓤伙儿...

    正而八经做炒面时,通常会弄一条五花肉,先煮七八成熟。这样肉汤来做炒面,肉除了少许做码料外,其实的刚好做回锅肉。

    最后再告诉大家我总结的一个真理:炒面,还是肉的好吃!!


作者: 娄师傅    时间: 2012-7-10 11:57
不错 很美味啊
作者: cxy    时间: 2012-7-11 11:16
娄师傅 发表于 2012-7-10 11:57
不错 很美味啊


作者: cxy    时间: 2012-7-23 13:12
QQ_71D6E4 发表于 2012-7-20 16:47






欢迎光临 焦作房信网 (http://www.i3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