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房信网

标题: 湖北三峡蔡家洼镇王大林——“峡江蜂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走遍中国二    时间: 2013-2-6 22:11
标题: 湖北三峡蔡家洼镇王大林——“峡江蜂人”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先宏 通讯员王爱平

  湖北三峡蔡家洼镇王大林——“峡江蜂人”,王大林,42岁。三峡库区秭归汉子,凭养蜂成为致富带头人,被称为“峡江蜂人”。

  在秭归蔡家洼镇陈家湾村,王大林还有一手“穿蜂衣”绝技。为此,王大林走进了央视七套《致富经》、央视十套《走进科学》。“穿蜂衣”,是指利用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使蜜蜂覆盖人体体表的过程。这既是对表演者勇气和心理的挑战,又充分展示了人蜂自然和谐相处。

  前不久,秭归蔡家洼镇,在鄂湘两省农民“穿蜂衣”PK大赛中,王大林勇夺桂冠,誉满三湘。

  一

  湖北三峡蔡家洼镇先把镜头对准“穿蜂衣”PK大赛。

  那是7月16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

  海拔1400米的虎形山,阴云笼罩,金银花盛开。3000余围观群众,静静地期待着王大林的“穿蜂衣”奇观的上演。

  12时50分,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的镜头对准了王大林、吕孔江。

  吕孔江,20岁,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农民,王大林的对手。

  只见王大林、吕孔江穿着平角短裤,赤身先后站在了电子秤上。不一会儿,两人身上就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一层又一层……

  一个小时后,成绩揭晓。

  王大林身上蜂重26.2公斤,吕孔江身上蜂重22.93公斤。

  王大林赢得挑战赛冠军!围观群众掌声四起。

  按照每公斤一万只蜜蜂计算,王大林身上覆盖了26万多只蜜蜂,与“蜂人”吉尼斯纪录仅相差0.6公斤,差一点打破吉尼斯纪录。

  在赛后举行的颁奖仪式上,王大林荣获了主办方颁发的奖证、奖匾和8000元奖金。

  二

  “与蜜蜂结缘,纯粹是偶然。”8月15日,王大林与记者聊起蜜蜂,滔滔不绝。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农民式的智慧。

  王大林的家,秭归蔡家洼镇陈家湾村,是秭归的夏橙之乡。

  王大林是蔡家洼镇第一批引种夏橙的少数农户之一。那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如今,王大林家每年产夏橙4万公斤以上,夏橙年收入10万元以上,是当地的种柑大户之一。

  在发展夏橙的过程中,爱动脑筋的王大林,偶然从一份资料上看到,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提高夏橙的产量和品质。受此启发,王大林开始琢磨养蜜蜂,既能给果树授粉提高柑橘产量,又能生产蜂蜜卖钱。一举两得!

  1994年在蔡家洼镇,他买来三群蜜蜂和养蜂书籍,边学边养。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三群蜜蜂当年就给王大林带来了1000多元的收入。同时,由于蜜蜂的传粉作用,他家的果树既增了产又增了收。

  从此,王大林成为蔡家洼镇有名的先富人,一发而不可收,他的养蜂技术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现在,王大林的蜜蜂已发展到120多群,收入10万元以上,是全蔡家洼镇最大、全县屈指可数的“养蜂王”。

  为了感谢夏橙给他提供了丰富的蜜源,王大林特别为他的儿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王蜜源。

  靠夏橙和蜂蜜致了富的王大林,不仅在蔡家洼镇,就是在峡江也声名鹊起。他获得县“星火科技带头人”的荣誉称号,被评为秭归县“乡土拔尖人才”,被宜昌团市委评为“十大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村民们纷纷效仿。蔡家洼镇发展蜂群近3000群,蜂蜜年总产量近25吨,蜂蜜经济总收入近100万元。全县养蜂户达200余户,每年可创收近千万元。

  三

  王大林说,他第一次尝试“穿蜂衣”是在2004年4月15日。

  那天中午12点,正是蜜蜂最活跃的时候,王大林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和蜜蜂亲密接触。

  秭归蔡家洼镇陈家湾村,在妻子汪精华的帮助下,王大林将几只蜂王分别扣在小盒子里,再把小盒子挂在脖子上、手臂上。在蜂王的招引下,倾倒在地上的几箱蜜蜂,慢慢地,顺着王大林的脚部爬上腿部,再爬上他的腰部、肩部、脸部、头部……

  一小时后,王大林被蜜蜂包裹得严严实实,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蜂人”!

  众人都为王大林捏一把汗,但凭着多年的养蜂经验和与蜜蜂建立起来的感情,王大林不但没有被蜜蜂蛰,而且怡然自得。第一次表演,就大获成功!

  蔡家洼镇自家村里表演前,王大林特意请来泄滩小学的一位教师,为他拍了照片。他把照片挂在了他在县城茅坪开的蜂产品专卖店里。

  王大林说,表演是乐趣,也是爱好,他最大的心愿是打造“峡江橙花蜜”品牌。





欢迎光临 焦作房信网 (http://www.i3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