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房信网
标题:
中国人为什么不过自己的情人节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2-14 15:49
标题:
中国人为什么不过自己的情人节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刚过,西方的情人节又来了。人们对于2月14日的情人节可是了然于胸,情人节前夕就开始谋划浪漫,精明的商家更是大炒特炒,将鲜花、西餐、酒吧等营造得让人迷醉、欲罢不能。但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元宵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即使知道的,也鲜有人在意甚至认可,人们照样赏灯的赏灯、喝酒的喝酒、上班的上班、无所事事的无所事事。元宵节俨然成了被人遗忘的情人节。
而另一个最有可能成为认可率最高的情人节——农历七月七日,民间称七夕,也日渐遭冷遇。对此,有识之士大为沮丧,甚至扼腕长叹:中国怎么就不可能有一个真正拥有心理亲近和文化认同的情人节呢?特别是七夕,由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演变而成的情人节,其间承载的无论是文化还是情感,都是最具东方民族特色的。牛郎织女对于爱情的守望成为千古佳话,人们对爱情的呵护和保卫,通过情人节的这一载体世代传承,是一种难得的东方文化典范。可惜,人们不再认同了。于是,中国人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
中国人为什么不过自己的情人节?
爱情观念和方式的改变是必然的,西方国家也一直在变。但有一点是亘古长存的,那就是对爱情的执著、忠诚和责任。中国文化历来推崇爱情的坚贞,强调付出、坚守而拒绝和鄙夷朝秦暮楚。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在传统文化浸濡下的国人,国门一旦打开,便也“开放”了,在浮躁和惊喜中渐行渐远,以致找不着北了。经过了太长时间封建式压抑之后的国人,在收获了西方式的浪漫,接受了西方更为直接和坦率表达爱情的方式之后,却将东方文化在爱情方面的含蓄之美、坚忍之德抛诸脑后。
因此,中国人不过自己的情人节,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的疏离。西式情人节是好的,浪漫而温馨。中式情人节为什么不能延续传统文化对爱情的诠释,而又无法形成与时代同步的新式爱情节?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得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从传统文化失传的角度,我们可以管窥一代人对文化渴求的淡漠,许多人更在意浮华的形式,对于节日的内容,即其所承载的文化感动,并没有从内心真正触及。
从对中国情人节的冷淡,再及包括春节、中秋在内的所有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似乎都在无奈中进行着被动的文化撤退,而西方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则大行其道。探寻其中真正的原由,在于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守护不再,并且没有植入新的文化因子,以致节日活力日减。离开了创新,文化只能是一潭死水。二是在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方面,我们或许尚处于仅得其表、未明就里的盲从阶段,这种文化迷惑很容易导致自己的文化根据地的沦陷。
欢迎光临 焦作房信网 (http://www.i3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