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省城镇人口将和农村人口“一样多”
“十二五”期间我省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7.1‰以内;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为9750万人左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或接近74岁;我省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峰值年将出现在2012——2013年;到“十二五”末,我省城镇人口将突破5000万人,与农村人口基本持平……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省政府已正式印发了《河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据悉,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达400万人以上,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记者 裴蕾
“十一五”人口发展
“人口总量达1亿人”推迟了13年
省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我省始终坚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人口发展取得明显成就,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
值得关注的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省累计少生人口3000多万人,人口总量达到1亿人的时间推迟了13年。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74.6%提高到2010年的81.5%,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十二五”人口发展
目标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或接近74岁
《河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为9750万人左右(不包括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素质目标方面,教育普及水平将进一步提高,15岁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9.3年以上,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或接近74岁;人口结构方面,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人口分布方面,我省城镇化率在48%以上,新增城镇人口900万人以上。
特征
2015年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数量将基本持平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口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其中,在人口数量上,将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峰值期。
我省老龄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1949~1958年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到2015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5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人口流动迁移也将呈现新特点,人口流向趋于多元化,城乡人口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到“十二五”末,城镇人口将突破5000万人,与农村人口基本持平。
举措
独生子女实惠多
《规划》强调,我省将完善稳定低生育水平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政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改善民生行动计划。
为保证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我省提出,农村在调整责任田时,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按两人(份)分配;按人分配城镇拆迁安置、移民搬迁安置、新农村建设安置、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征地补偿等经济利益时,独生子女家庭多分一人(份);在招收乡镇、村集体企业职工及发展农业经济、贷款、扶贫、救灾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推进城镇化,2015年郑州中心城区建成区将超40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我省提出,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渐转为城镇居民,将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省将构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五级城乡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人口向中原城市群集聚,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成为特大城市。
其中,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达400万人以上,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建设复合型城市新区作为加快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郑汴、洛阳、焦作、平原、许昌、漯河、南阳、平顶山等新区建设,带动人口集聚,其中2015年郑汴新区人口达到270万人,洛阳新区人口达到11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