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业主论坛默认图片
  • 论坛今日发帖:0
  • 论坛昨日发帖:0
  • 当前在线会员:10
  • 查看: 8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毒土地”上栽种了多少惊人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2-6-26 09: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毒土地”上建房
      
      开发商在这些“毒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子,最终都销售给了谁?从新闻报道中看,至今仍没有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它们大多卖给了不明真相者,抑或是那些虽知晓真相但也无可奈何者。
      
      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场旁边,但你可能正居住在比垃圾更具危害的毒地之上。6月4日的《财经》杂志专题报道了“中国毒土地”:近年来,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之中,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一些劣势工业企业,纷纷通过易地、搬迁改造,留下大量被严重污染的毒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往往优越便利,这些地块几乎都被开发,许多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
      
      “毒土地”的乱象从何而来?《财经》的这则长篇报道直言不讳地指出:祸起官方隐瞒数据。2006年到2010年,环保部费时五年耗资10亿元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大规模调查。但此次调查数据,环保部讳莫如深,至今未对外公布,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也避而不答——问题是,官方为什么要刻意隐瞒相关土地的污染现状?一切其实不过是粗放式发展模式使然:工业结构布局大规模的调整在进行,相关有形无形的善后举措又无法同步到位,那么只能遗留下污染土地大量留存的“烂摊子”,其“大量”到何种程度,甚至连监管部门也惮于说出。
      
      粗放发展下惮于说出的重污染现状,是惊人的真相。但栽种在“毒土地”上的秘密,显然不仅仅止于此。当一个个楼盘在“毒土地”上耸起,这些土地是否经受过最基本的环保检测?将它归咎于检测技术手段的缺失,是不负责任的言辞,最应该指向的仍然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冲动。那些被空置下来的土地虽“有毒”,但由于多占据市区的优越位置。于狂热和席卷一切的卖地财政理念中,它们自然也成了地方政府眼中的优质资源。既然是优质,较之污染,要么轻轻带过,要么视而不见。
      
      更值得追问的秘密其实还在于:这些“毒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子,最终都销售给了谁?从新闻报道中看,至今仍没有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它们大多卖给了不明真相者,抑或是那些虽知晓真相但也无可奈何者。去年以来就有新闻爆出,在严重污染的化工厂遗址上,竟然建起了大型“示范性”的经适房小区。消息让人瞠目结舌:倘若说政府卖“毒土地”给开发商是牟利所需,那么在“毒土地”上建设经适房,就是要将其“价值”利用最大化——市民的人身健康被熟视无睹,“毒土地”成了那些住房弱势群体不得不承受的东西。
      
      “毒土地”之上,如何安筑广厦千万间?当“毒土地”现象从单个的新闻事实,成为有勇气媒体中的“大量土地”,它衍生的也只能是最深沉的无力感:房价、楼房质量已经成为普遍的现实问题,中国房子里已经包裹了太多失望的情绪,而当住一栋健康的房子也成为不可能,那么它只能让每一个心怀安居梦的人心碎。我们也不得不再次审视;在土地、房子与地方政府之间,到底有着多少看不见的相互依赖的利益链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9:13: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焦作房信网 ( 豫ICP备20014192号-2 )  

    GMT+8, 2025-4-30 23:48 , Processed in 0.58994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焦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