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业主论坛默认图片
  • 论坛今日发帖:0
  • 论坛昨日发帖:0
  • 当前在线会员:10
  • 查看: 2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慈善者卢星宇谈中国传统思想“仁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21:3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富有爱心、富有仁义道德的民族。我们中国是第一个提出“仁爱”思想的国家,2500多年前,当孔子用仁政思想周游列国时,很多西方国家还是原始社会,连文字都没有。

      1500多年前的欧洲中世纪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而当中国的人文思想进入欧洲之后,这一切开始了变化,首先是中国的印刷术可以使更多的人学习圣经,教会慢慢失去了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思想家,一直企图突破神权理论的束缚,他们找到了孔子的学说,开始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声音。

      欧洲人很快发现,基督教并不是人类唯一的宗教。中国有5000年历史,3亿人口,跟欧洲差不多,他们没有基督教,也没有享受“天主的光辉”,但人们并没有因此吃苦,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既然中国人可以活得很好,说明神学就不是必要的,“神的启示”也不是必要的。这一发现在欧洲引起了大讨论,沉重地打击了神学权威,为启蒙运动开拓了宝贵的阵地。

      300多年前,英国人爱德华?赫伯特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人本思想,反对超自然力量,反对有“神的启示”,认为孔子便是“自然神”论者,后来他根据自己的感悟写成了《真理论》,该书在理论上奠定了“自然神”的基础。

      200年多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也认为孔子的门徒,是最纯正的自然神论者。这一观点关系到人的基本信仰问题。在整个18世纪,主张自然神教的人,利用种种事实,开始了向基督教的不断进攻。

      自此之后,欧洲人更热衷于中国思想的介绍与传播。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仁爱”思想一致是华商占主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春秋末年的陶朱公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重拾旧河山之后,退而经商,他在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但他却把金钱看得很淡薄,把钱财都分散给穷朋友和疏远的亲戚。范蠡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成为人们心目中难得的活财神,被国人尊为商圣。

      延续至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的创办者卢作孚先生在经商的过程中也传承了儒商“仁爱”的传统。日本侵略中国期间,1938年秋,武汉失守,迁川工厂近10万吨物资和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屯集宜昌,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组织几乎所有船只和工作人员,昼夜兼程抢运。他们顶着日机的狂轰烂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突围抢运,让中外人士瞩目,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不只是这次抢险运动,在整个抗战时期,民生公司共抢运了150多万人、100多万吨物资,遭日机炸毁16艘船只,牺牲了100多名职工。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强大了,不会去侵略、掠夺任何人,不会去威胁任何人,而是去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奉献出更多的爱心。

      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有感于发生在我身边的许多企业家的故事。我在这里之所以写他们的故事,是想说明华商背负着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他们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到别的国家去发展,去谋求生路。一旦发财致富,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报效祖国。这里我想写的是马来西亚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及香港嘉里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郭鹤年。

      郭鹤年先生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他的财富总值超过70亿美元,是马来西亚首富,在世界华人十大富豪中排名第八。

      郭鹤年先生纵横商场半个世纪,事业上屡创高峰,他成功的秘诀是做生意首先应该讲信用、重友谊。他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不要贪心,要走正路。在经商的过程中,他始终孝敬慈母,热爱家乡,乐善好施。他一直保持低调的作风,不张扬,不跋扈,平易近人,在家里,他最尊敬自己的慈母郑格如,从来不讲老母不高兴的话,不办老母不高兴的事。他母亲已90多岁了,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是把一些不幸人士向社会求助的新闻剪下,给郭鹤年手下的慈善基金会,以便拨出款项加以救助。他对自己的子女则要求很严,从不娇惯他们。他说:要记住,物质的东西,人死不能带去,多留给子孙是害他们,而不是对他们好。太多的财富好像是砒霜,把砒霜点在子孙的头顶上,不是破坏他们的头脑吗?但也一定要留给子孙一些资产,让他们有个机会站起来。

      郭鹤年先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说:“我的心可以说分成两半,一半是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我父母亲的家乡。我是百分之百地承认自己是中国血统,但我心还是马来西亚的,那个地方也是个好国家、好社会。我们华人在经济环境困难的年代,很多跑到南洋,得到当地人的保护、提拔,像提拔我的父亲,提拔和保护我的兄弟,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一点。但我也不忘我的祖籍在中国。我的父母亲都是年轻时从福建移民到海外的,他们对故乡的感情非常深。”

      20世纪80年代末期,郭鹤年决定大举投资中国,他在中国投下数十亿巨资,成为马来西亚企业家中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

      假如中非希望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假如中国企业家通过该工程顺利走进非洲,假如他们能够发挥经商智慧充分挖掘和利用非洲的富庶的资源从而带动两国的富裕……想想这些,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我,我愿意成为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爱的使者”,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种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焦作房信网 ( 豫ICP备20014192号-2 )  

    GMT+8, 2025-8-3 07:14 , Processed in 0.45105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焦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