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 论坛今日发帖:0
  • 论坛昨日发帖:0
  • 当前在线会员:10
  • 查看: 30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塑化剂门”席卷白酒业 阻止毒从酒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09: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5月,因台湾饮料而令人闻之色变的“塑化剂”,近日重回舆论中心。而这次,“中招”的是白酒。

      11月19日,21世纪网报道,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查出DBP(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记者注)高达1.08mg/kg,超标260%。尽管酒鬼酒一度否认,但21日晚间来自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报告显示,其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标247%。

      这意味着,几日来围绕“酒鬼有没有‘鬼’”的罗生门,暂时有了答案。但酒鬼酒随后在官方微博中称,由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超标”问题。

      “国内目前确实没有针对白酒中塑化剂残留量的正式标准,这是一个漏洞。”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李可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没有专门的限量标准,不代表就该对白酒里的塑化剂视而不见。”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塑化剂专家雷景新向中国青年报表示,这次检出的超标DBP,与台湾问题饮料是同一成分,毒性不容小觑。

      受访专家均呼吁,为防止“毒”从酒入,应尽快针对白酒“量身打造”一个塑化剂限额标准,且标准“只能比现有的规定更严格”。

      酒中真有“鬼”?

      在19日以前,恐怕没人想到“塑化剂”一词会与白酒连在一起,直到21世纪网一篇题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毒性为三聚氰胺20倍》的报道问世。

      该报道称,记者从可靠销售渠道购入了4瓶50度酒鬼酒,随后送往一家商业检测机构——上海天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其塑化剂含量。而检测报告令人大跌眼镜: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DBP的含量为1.08mg/kg。

      根据卫生部2011年6月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允许食品、食品添加剂中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

      照此推算,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达260%。

      一时间,舆论哗然。报道引用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的观点称,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这令还未从台湾饮料塑化剂风波中走出的公众,再次陷入担忧。

      随后,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以检测不具有权威性”为由,否认上述报道。并称19日当天,已将样品送到“具有国家级资质的检测中心”检验。

      21日,上海天祥公司坚称,经过对剩余样品的重复测试,“最初的报告是准确无误的。”21日晚间,来自官方受托检测单位——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结论,与天祥公司“相差无几”。

      报告显示,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至此,对“酒中是否有‘鬼’”将信将疑的公众,不得不相信白酒“塑化剂门”并非空穴来风。

      “这次检测出的塑化剂,主要是DBP,它有毒的根本原因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苯环是油溶性的,人体吸收进去就不容易排出来,也不能够分解掉,会在体内形成类聚效应。”雷景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塑化剂长期累积后,会引起病变,还容易引起癌变。”

      塑化剂从何而来?

      塑化剂“阴霾”席卷的不止酒鬼酒一家。19日,中国酒业协会的一则说法,令“塑化剂门”急剧升级。

      该协会在《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称,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塑化剂成份。“平均0.537 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这令塑化剂“阴影”迅速扩展至整个白酒业。据记者梳理,受此影响,19日一天白酒板块遭重挫,单日市值“蒸发”328亿元。更有媒体称,白酒业因生产环节使用塑料容器而存在塑化剂成分的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

      但令公众不解的是,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数家规模以上酒业,均被受访者告知,酒企并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动力。“从纯生产和工艺过程来看,制酒是一个粮食发酵的过程,我们用的也都是不锈钢容器,几乎没有接触过塑料。”酒鬼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中国酒业协会也持类似说法。它提出,盛酒容器里的塑料“迁移”,可能是白酒塑化剂超标的“源头”。“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该协会声称。

      “按照常理讲,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可能性确实不大。塑化剂是为了饮料的‘乳化’或者‘均质效果’,在讲究无色、清亮、透明的白酒里添加,没有必要。”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陈敏向中国青年报分析。

      也有民间热传,塑化剂加入白酒后,会有“老酒挂杯”的效果。雷景新却认为,就白酒的酒精浓度看,少量的塑化剂对挂杯影响不大。“完全可以通过添加其他东西来达成,没必要铤而走险。”

      “但塑化剂有一定的香味,加入白酒后可以留香。”雷景新提示。记者发现,酒鬼酒的确有一款馥郁香型的白酒,但没有证据显示,其是因添加塑化剂所致。

      目前没有白酒塑化剂“限标”

      尽管非“人为添加”,但塑化剂超标本身,已令公众忧心忡忡。

      酒鬼酒针对湖南省质监局“最高1.04mg/kg”的DBP检测结果回应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一时间,“无专门标准”似乎成为白酒业的挡箭牌,但网民们并不买账。酒业策划师刘西方在微博上说,这是“没有标准的超标”。还有网民反问:“非要等企业弄死了,行业弄坏了,才拿‘没有标准’说事吗?”

      食品安全专家向记者证实,缺乏一部针对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额的正式、硬性标准,的确困扰着白酒业。

      资料显示,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将塑化剂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设定了其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的“临时限量”,这就是“551号文”。

      “但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关于塑化剂残留量的正式标准,卫生部‘551号文’也是临时性的。”李可基教授表示,“加上白酒更可能溶解其他物质,用‘551号文’来衡量白酒里的塑化剂含量,也不是特别合适。”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部分证实了这一说法。马勇认为,“551号文”中规定的3类塑化剂物质“限量值“,是食品当中的限量,非专门针对白酒。考虑到白酒的摄入量不是以“每天”为频次,不会无限制、无节制地大量饮用,因此专门针对白酒出台一个塑化剂限额,很有必要。

      而在现在的“无标准”状况下,指望白酒业“自限”塑化剂,很难被严格推行。

      尽管21~22日,酒鬼酒接连发布声明,呼吁公众不必谈“塑”色变,但多数公众并不能因此释怀。

      “塑化剂出现得比较广泛,尽快制定国家标准是根本。”陈敏副教授说,“此前,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一食品安全隐患,但我们在实验室发现,一些天然物质中也有这类成分。随着科学水平不断提高,这类隐患会越来越多。虽然把每种隐患都检测出来不现实,但发现了一种,就不该放过。”

      陈敏还表示,在整个食品包装、运输过程中,塑料制品都是“大宗”。塑化剂在什么环境下能溶出,溶出多少,暴露量是多少,要赶紧研究。“不仅是白酒,对一切食品包装材料,都应做塑化剂限量预防。”雷景新教授也表示。

      19日,中国酒业协会称,目前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标准限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分析说,即使酒协制定标准,也不能逾越卫生部“551号文”的规定,“只能比这个规定更加严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焦作房信网 ( 豫ICP备20014192号-2 )  

    GMT+8, 2025-5-1 02:06 , Processed in 0.40085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焦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07

    返回顶部